战国时和秦国有一战之力的国家(战国只有秦国有统一野心吗)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
4741
文章
0
评论
2023年3月19日18:50:39 评论 439

战国早期与春秋末期的分水岭,就在于三家分晋。春秋五霸向战国七雄的转变,不仅里在数字上由"五"而"七",更是谁在骨子里抛弃旧有体制,谁就在国力上实现质的飞跃。

战国七雄之外尚有许多小国,《过秦论》里面就罗列了七雄以外的中等实力强大的"宋、卫、中山……"等国。

战国七雄的人才,群星灿烂,文武俱出,上得朝堂,下得厅堂,人才济济,如同过江之鲫。

一,战国初期的一流国家——魏国

战国早期的一级国家无疑是魏国;二级国家是楚国,齐国,赵国;三流国家燕国、韩国和秦国。其他的宋、卫、中山等国家不在七国之列,这里不论。

在战国早期,魏国无疑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最先在本国变法,吴起的变法,把这个在三家分晋的第二哥,推送到了这个时代的顶点。魏国成了鹤立鸡群的老大哥。魏国的榜样是无穷的,在它同秦国狠狠地打了一战之后,把河西地给夺了。这一失败,秦国的秦献公才开始狠下心来,励志要夺回来。只是缺少打战的本钱,没办法去讨回来。河西就这样让魏国牢牢地控制在手里。魏国当了老大,无疑就成了被过早立起来的太子。成了出头的檩子,必先烂。因为让邻近的齐国,楚国,赵国和燕国,甚至中山国感到威胁,更别说秦国有夺地之恨。于是有了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两战一败,声名显赫的魏武卒坠落谷底。再也担当不起保家卫国的重担。从此,魏国开始走下坡路。

二,战国初期的二流国家,楚、齐、赵

楚国是个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吴起在魏国处境艰难时,被慕名邀请的楚王请到楚国,也开始变法。本来,吴起在魏国的成功经念可以使楚国的变法更加有效果。但是,楚悼王的命不长,所以,开始有了眉目的变法形同水流,吴起也因此而死。楚国故步自封,在屈景昭米等大公族的左右下,熊姓王族砍砍杀杀,把楚国变得内乱不止,朝秦暮楚,结怨晋国,失约齐国,纠缠韩魏,对后来的秦国迎合,致使一个庞大的王国,被后来崛起的秦国蚕食鲸吞,日益猥琐。但是,楚国仍然不是一个大国。

齐国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姜太公的子孙了。而是田家的天下了。姜太公的子孙们把齐国给搞得一塌糊涂之后,田常们就用大斗出小斗进的办法收拢民心,夺了政权之后,齐国就是田家的天下了。这一变故,大概是阵痛之后,促使齐国重新换血,注入了新鲜血液,齐国自然就会把国力搞上去,要不没有办法让人民满意,也没有异姓取代的环境改善,也就会失去民心。齐国的国力,在这个时候达到最强势的顶点,应该归结于田氏代姜氏的促进作用。

赵国在三家分晋中,态度最坚决,必须搞独立。在独立的时间里,能对抗六卿中的知氏,联合魏,韩分晋,各成了一国。赵国的血压高,动不动就冒火打架。赵国是出了名的打架能手。为了土地,赵襄子连姐夫都要杀的。把姐夫的代国给吞并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吞并中山,向西北扩展疆土……国力陡涨。让人误以为统一中国的大人非他莫属。但是,赵武灵王中途死去,赵国开始裹步不前,失去了大发展的机会。

三,战国初期的三流国家,燕、韩、秦

燕国是老牌的周王室的传承者。力量还是有,又少有卷入中原各国的纠纷,所以,发展也不错。力量保持着中游水平,燕王哙任用子之,内乱后复定,乐毅挽回损失,燕国还是发展良好,有极强势力,抗住赵、中山、齐和东北边境的胡人入境。

韩国,在三晋里面土地面积最小。它的力量在战国刚开始的时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秦国有好点。毕竟它在三家分晋的瓜分里得到了秦国得不到的东西,那就是名分。有了这点,比夷狄的秦国和南蛮的楚国更有资格参加中原事务。韩国也有李悝办法,李惺的变法有点不同寻常,他讲术,讲帝王之术,从权利的顶端开始变法。所以,范围非常地小,作用于帝王的心术,又由于这种术不是每个王者所能接受,一代之后,便归于沉浸,这样的变法,可以说是一场说客的说词。不利于整个国家层面的共同强大。

说秦国的起源。周朝就是没有把一个养马的部落当成一回事。周孝王看上了秦非子的养马技术。才给了他们秦人一个姓氏。秦人才开始有名有姓了。后来处于荒服的犬戎部落攻入了镐京,西周灭亡之际,秦襄公慨然出兵去勤王。周平王开了一张空头支票给秦公,这就是秦国的奉命讨账了。拿回来就是秦人的,拿不回来,就继续拿。周朝才不管了。秦公死在战场上一没有讨回来。秦穆公是个厉害人物。开地千里,灭国十二,把秦国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之后,秦国开始内乱,继续了二百六十余年。从高处落到低谷。诸侯卑秦。看不起本来就是戎人出身的秦人。这时的秦国,跟一个三流国家差不多。把它列入战国初期的三流国家不过分。

秦国的发家和发展离不开秦襄公和秦穆公。但是,在秦穆公之后的260余年内,秦国动乱不已。这个情况就如同后来的六国内乱一样,越乱越弱。弱到连秦穆公打下来的土地都给丢了不少,河西之地就是这么给弄丢的。魏国人得到了这块地后,秦国的北方大门洞开……秦国的日子很艰难。

秦孝公上任,秦国萎靡不振,异常贫困。秦孝公没有办法才虚高官空厚禄的招纳人才,学习关外诸侯国的榜样,励志变法,重修秦穆公以来的复兴之路。

四,秦国人知耻而后勇,积极学习关外先进的治国方法

魏国为什么会把秦国的河西之地给夺了去,就在于魏国有人才,有能力,有雄厚的势力和实力。魏国在三家分晋里头,占了大便宜。地方大不说,土地肥沃,交通发达。更加上,魏国的开国君主们都是明智的人。重视人才立国。所以,土地这些硬件满足之下,又重视人才的使用。于是,中国历史上变法比较成功的吴起变法,就发生在这个国家。魏国强盛起来了。作为河西郡守的吴起就把秦国的最好的土地河西给夺了。这是人家秦穆公打下来的土地,秦国的子孙守不住先君打下来的土地,让秦孝公感到无比的羞耻。秦孝公意识到两点,一是,国力不强,让人家看不起“诸侯卑秦”,二是,再不有所动作,必亡国的,魏国已经占了河西之地,直接把这里当做战场,攻击秦国。以魏国的力量是完全可能的。三是,魏国是个新兴的国家,它想证明自己,所以,往往有扩张的意图,这一点,在弱肉强食的时代,谁的想法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别。

秦孝公决定学习魏国,学习魏国的治国和治民的方式。他瞄准了魏国的吴起变法。决定招聘各国人才到秦国来工作,给予高官给予厚禄,只要能让秦国富强的人,分给土地也在所不惜。于是,魏国“多余”的人才商鞅从魏国来了。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

秦孝公为什么会用商鞅而来变法呢?也许是商鞅在魏国呆过,知道许多关于富国强兵的方式方法。当时不是魏国的人才富余 ,而是魏国的公族势力占据了主导权,排斥非公族人士,没有庶士们什么事了?商鞅才到了秦国,在他的心里,他要混出一番气象,才对得起赏识自己的秦孝公和他自己到秦国的苦心。所以,他和秦孝公一拍即合。君臣合力,开始变法。

这是秦孝公先知耻而后学习魏国的积极意义。事实证明,秦孝公这一步棋是走对了。

五,敢于同旧势力开刀,只要有利于国家富强的方式方法,其它的宗法势力必须让路

秦孝公是豁出去了,除了变法图强以外,他是什么也不想了。既然商鞅有办法使一个衰败的国家振作起来,那就应该支持他去折腾。但是,这些新的东西,让秦国的公族受不了。他们认为,这是乱搞。秦孝公当然知道这是损害了旧有贵族的既得利益。秦孝公也是其中的受害者,他的个人利益受到的损害更多。但是,他不计较。因为他要的是秦国强大起来。他都不在乎,他自然就会抵抗住公族们对商鞅的攻击。

王太子不理解他老爸的用心,在一伙贵族子弟的鼓动下,犯了大罪。这个问题,让商鞅很难办。为什么?太子是国家未来的君主。一旦治罪,太子的名声就完了。秦国难道就没有一个正常王子当未来的国王吗?这影响到太子的声誉的事情偏偏出在变法的当口,全国人民的眼睛都盯着这件事情,就看你商鞅怎么办了。商鞅不治太子,但是,太子没有管理好,那一定是太子的老师的责任。于是,商鞅把太子的老师给处罚了。这条罪很重,鼻子都给割了。这就是立威。之前,让人搬木头,兑现了出力给钱的承诺,信是被立了起来。如此,威信都立了起来。商鞅变法进行得很顺利。几年后就有了效果,民众反应良好。

六,有了钱有了粮食,就继续同关外的诸侯们抢土地和人口

商鞅变法有二个突出的特点,在图强的前提条件之下,一是战,一是耕。主要是为了战。耕是为战服务的。

秦国的耕种要劳力,秦国的劳力不够。秦国用优越的条件来吸收原来晋国的人口。也就是现在的韩赵魏的人口到秦国关中来就业。这样,就分成了两个集团。秦国本土的人负责打战。因为打更容易获得优越的生活条件。有了军功可以搞定一切。这样的肥水自然不会让外来的人口占了去。关外来的人口负责种地。把粮食供给军队。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秦国劳力历来就少,生产技术水平低,关外来的人把技术好熟练劳动力一块儿带入关中,秦孝公是一举多得,这些心思,六国里面谁人能敌?

秦国把这一基本的生产和战争方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秦国强大的基本保障。

所以,商鞅的变法是以牺牲秦国公族的利益为前提,而把利益让给有军功的下层士兵。商鞅变法的阶段性成果出来后,才暂时堵住了秦国公族这股强大反抗势力的口。这以后的一系列战争成果,证明了商鞅的办法可以强大秦国。即使商鞅死后,他的变法内容也得以继续执行。使秦国继续朝强大的方向发展下去。商鞅变法的精神是不朽的。

七,推行军功爵制的作用,使秦国消灭了六国的有生力量。

六国的军队遭到严重的削弱,到后来,六国的军队再也无法单独同秦兵作战。

要简述这个分问题,我们只看秦王时期的白起的一生就够了。白起是军功爵制的体现者,他的一生就是体系军功爵制的而层在的。他打过魏国,杀了魏国十几万魏武卒,打过韩国,十三万人成了秦兵晋身的垫脚石。打把楚国的王打得一路东窜,把楚国的王陵给烧了。打过赵国,四十余万的赵国士兵被屠杀。

这几个邻居都被他打过,大大的削弱了这些国家军队的有生力量。在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可以取得政治上的主动。从此以后,六国再也不敢同秦国单独地作战。

所谓,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这两点,秦国的占了。前期取得胜利,后来灭亡在这句话上。秦孝公到秦始皇时期的对外作战,完全是这军功爵制和耕种粮食这两点上徘徊。六国的有生力量消失后,六国也就灭亡了。

八,结束语:秦国适时调整对外策略,优化斗争方式

秦国与时俱进,善于根据关内外的形势调整自己的斗争策略,先后有商鞅,魏冉,范睢,吕不韦,尉缭,弱顿,李斯等人提出符合实汲取有效的办法,以非军事进攻的手段,瓦解敌方的抗秦方式,取得不战而屈人之国的目的。

秦国的由弱到强,从一个贫困不堪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固然有许多的因素在内,但是更多的还是与人有关系,特别是与秦孝公的拯救国家的思想意识有关系。这是任何一个有志气的君主应该具备的品德,以及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本文资料来自于《史记》、《资治通鉴》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

战国时和秦国有一战之力的国家(战国只有秦国有统一野心吗)
春秋战国
战国

日本战国三大美女(日本战国最惨夫人)

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领主们喜欢在自己的封地建城,在城中心修建高耸巍峨的天守阁来彰显自己的权威。最华丽的天守阁据说是经曾一统天下的丰臣秀吉在大阪曾经修建的。这座天守阁非常壮丽豪华,以黑漆涂金为装饰,从城下...
战国

战国楚怀王如何昏庸(楚怀王战国最大败家子)

​战国败家子太多了,魏惠王、齐湣王都拥有丰富的败家经验。但是真要是说最有名的败家子,那魏惠王、齐湣王他俩还排不上号。战国最有名的败家子当属楚怀王,可以说战国没有人比他更懂如何败家。什么?你觉得楚怀王不...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