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战国时代的谋略家和雄辩家,名声最响亮的非苏秦莫属。
鬼谷子的大弟子苏秦,他最出名的故事,就是仅凭他的三句话,就不费吹灰之力,帮燕国收复了被齐国占领的十座城池。
那么,这个战国谋士到底说了什么就能让齐国乖乖还回了自己兵马血拼得到的十座城池呢?
这个简单的小故事,却藏着说话的大智慧!
第一句话:先扬后抑——恭喜啊恭喜、悲惨啊悲惨
燕易王刚刚继位的时候,齐国趁燕国办理丧事时,带兵攻打燕国,并夺得了10座城池。燕国当时刚经历过内乱,百废待兴,虽然咬牙切齿想要夺回城池,可是却无计可施。
于是,燕易王就想到了苏秦,他邀请苏秦来燕国,对他说:“从前你到燕国来,是我们先王给你费用去赵国,邀约六国合纵拒秦。而今齐国来打我燕国,六国相攻,都是因为你的缘故。请问先生,你能够为燕国拿回被齐侵占的那十座城池吗?”
苏秦听罢,觉得有辜于老燕王的赏识,于是便答应燕易王去帮他拿回那十座城池。
苏秦
他来到齐国,就求见齐宣王。
见到齐宣王后,苏秦什么也没说,先对着齐王拜了几拜,说到:“大王,恭喜啊恭喜。”
齐王不解地问道:“喜?这何喜之有啊?”
苏秦接着说道:“大王,您夺得了十个城池,齐国的领土扩张了,这不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吗?”齐宣王听罢大笑,说:“哈哈,确实是这样”。
话还没说完,苏秦又说道:“大王,悲惨啊悲惨。”
这时,齐宣王有点懵了,连忙问道:“苏相国这是何意啊?刚恭喜完我,怎么现在又说悲惨啊?”
第二句话:点出对面最关心的痛点——吞下这十座城,弊大于利
苏秦回答道:“大王,这当一个人肚子饿的时候,有东西吃自然是可喜可贺,但如果吃到肚子里以后发现是毒药,那说不定就是性命之虞了!”
齐王想了一想问道:“先生的意思是,我不该夺这十座城吗?”
“大王,请问大王,现在齐国称霸天下的时机到了吗?”
“嗯?寡人认为还没有到。”
听到满意的答案,苏秦顺势而回答:“如今的燕国虽然弱小,但你夺了燕国10座城池,他们晚上做梦都想夺回来报仇。更重要的是燕国又是秦国的女婿,到时候必然要助一臂之力,你因为这小小的10座城池,却一下子得罪了两个大国,因此而招来天下的精锐部队攻击你,岂不是悲哀吗?”
齐宣王听了苏秦的话,神情变得凄怆而且严肃,对苏秦说:“既然这样,那怎么办呢?”
第三句话:顺势而为,回归自己真实的意图——还城当是最优措施
苏秦笑了笑,说:“大王,如果一个人发现吃到肚子里的,让自己不舒服了,那不如就把它吐出来。”
齐王想了想说道:“那把这肚子里的东西吐出来就行了?”
苏秦解释道:“我听说,古代善于干事的人,能够将祸变成福,将失败转变为成功。你如能诚心诚意地听我的计策,就把燕国的十座城邑归还他。燕国平白无故得了十城,必定很高兴; 秦王知道你是为了他的缘故而归还燕十城,也必然很高兴,这就是所谓 ‘抛弃了仇敌而得到了至交’ 的道理呀!
这样燕国和秦国都服从齐国,那么你要号令天下,没有敢不听你的。这就是你用空话使秦国诚服,用十座城得了天下,这就是霸王所干的事业呀!”
齐王听了后,觉得这个道理很好。于是,便归还燕国十座城池。
齐国派出数万大军,耗费无数精力,献出无数的鲜血和生命,夺下的燕国十座城池,而苏秦只凭借着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把燕国的城池给要回来了。
真是“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国”啊!
说话也要有智慧,选择最合适的方式直击对方痛点,才能事半功倍
在这个故事里,苏秦就是看准了齐宣王目光短浅,且胸无大志。便运用“恫吓+利诱”的方式,有的放矢地一语击中齐宣王的要害,让他心甘情愿地把城池还回来。
何为恫吓?并不是单一的恐吓,而是换位思考,将自己置于对方的位置,思考好坏得失。用对方担心的事情出发,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何为利诱?并不是简单的送礼贿赂,而是以未来的利益作为筹码,劝说对方放弃现在的小利而换取未来的大利益。
这两个说话方式,同样也可以运用在生活工作中。
不管是商业还是人际关系中,沟通都越来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只有不断提升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你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存活。
而如何说话,怎样说话?其实还是要从对方的立场角度去劝说,如果能揣摩到对方的心思,那在这场沟通中,就赢了一半。
说话真谛无非三种办法,以力服人,以理服人,以利服人,这也是说话沟通的人性之道。
老冯侃历史《历史的人性》系列-沟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