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各朝代的变法(历朝历代的变法都成功了吗)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
4741
文章
0
评论
2023年3月19日11:00:39 评论 196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中变法的黄金时代,那时的变法层出不穷,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曾经实施过变法,甚至有的国家还先后进行过多次变法;而变法带来的收益也是巨大的,它让整个战国时代的历史变得丰富多彩,也让统治形式变得更加多样,与此同时,变法所带来的巨大改变也是后世历史发展的根基。

当然,在战国时代的变法形式与性质,也具有多样性,有法治类型的变法,也有军事变法,吏治变法,术治变法等等,虽然各大变法的受益不同,但它们在不同方向也都有着长足的突破。

由此可见,战国时代的产生与变法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战国时代之所以能够发展,与变法的推行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国家通过变法得以强势,军队通过变法得以提升能力,百姓们也通过变法变得安居乐业,而国家的实力强盛了,相互之间的攻伐关系也就会得到转圜,也就有了战国时期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

但在后世的历史社会中,变法则就没有战国时代那么辉煌了,不仅是实施的频率不高,实施的方式也是比较单一的,比较著名的有:宋代的王安石变法明朝的张居正改革等等,但这些变法对于时代的作用能力,远远没有战国时代的变法那么有效,也没有战国时代的变法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高。那么,为什么战国时代会是变法的黄金时代呢?本篇文章重法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战国时代的变法,到底是如何与时代相辅相成的?

魏国、秦国引领变法潮流

首先,变法之所以能够推动,或者变法的热潮之所以会兴起,是因为秦国和魏国两个国家的指引和带领。魏国和秦国是战国时代,最先进行变法的两个国家,尤其是魏国,其打开了变法改革的先河,是率先通过变法强盛起来的国家。

魏国率先变法成为中原首霸

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之后,魏国成为了中原地区最为强盛的国家,引导着时代格局的变法,也占据着中原地区绝大部分的决定权和话语权,对其他国家的压制可见一斑,而国内的各项体系发展也通过变法的完善,确定了魏国超级大国的地位。

而秦国的变法经历,则更加能够说明变法的作用,秦国是战国时代最为弱小的诸侯国,甚至连燕国和韩国的社会地位都不如,当时的秦国没有可以切实依靠的发展根基,也没有完备的基础政治制度。

在秦穆公时期,秦国推行的类似于王道政策,但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秦国不断受到外来入侵,尤其是在魏国强盛起来之后,作为魏国邻国的秦国深受其害,在魏国的屡次攻打之,秦国的土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有好几代君主,都曾经提出过让秦国放弃诸侯国的地位,直到秦献公推行以战养战的政策,这样的局面才得以稍作改变。

但那时秦国的总体实力是远远不如魏国的,虽然秦献公推行的政策为秦国夺回了少数失地,可对秦国的国家发展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所以,秦孝公时,秦国只能拱手相让河西之地以换得和平,由此可见,战国初期的秦国时有多么弱小。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由弱转强

但这样的局面,在商鞅变法之后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商鞅变法让秦国确立了“法”的地位,也给了秦国一套完备的治国体系,并且能够通过硬性的规定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明确了阶级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为君主治理国家创立了一套比较合适的措施和套路。

这让秦国的发展变得井然有序,再加上“奖励耕战”等政策的实施,拉动了平民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也提升了军队成员的好战心理,让秦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不断提升,从而使这个国家迅速地强盛起来,完成了由弱到强的转变。

所以,这两个国家都是在变法当中受益匪浅的国家,同时也都依靠着变法获得了极高的社会地位,这是非常成功的经验,可以说,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如此自然会受到其他国家的借鉴。

毕竟成功的经验摆在面前,这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讲是有极大好处的,当然,因为各国的发展实力和发展基础都不尽相同,所以,他们推行的变法性质也不一样,但在此其中多少也有借鉴秦国和魏国成功的经验。可以说,这两个国家的成功直接拉动了战国时代的变法热潮。

社会制度和发展形势的转变需要变法推进

虽然在战国时代各大诸侯国都已经独立,已经脱离了周王朝的控制成为了单个势力群体,但是,这些国家毕竟都是出自于周王朝的国家,在先祖的统治过程中,受周王朝的影响一定是深远的。

比如说燕国,燕国的开国君主召公奭是西周的姬姓王族,他在周王朝有着极高的政治地位,而当他被分封到燕国成为诸侯国君之后,他所推行的政策也大概类似于周王朝极力推崇的礼乐制度,是一种以贵族和王室为核心的统治形式。

在周王朝比较鼎盛的阶段,诸侯是要对天子负责的,诸侯之间按照规定也是不可以相互攻伐的,他们的利益划分和矛盾冲突,要通过天子来进行解决,而受西周如此形势的影响,召公奭在燕国订立的制度也大概类似,所以,后世的燕国非常反对以压迫性的战争来致使国家臣服。

燕国墨守成规反对变革的秦国,没对齐国下死手

也正因如此,他们才会对秦国的发展和统治十分不满,因为秦国的统治就是通过压倒性的战争来强行获得利益,这一点是与燕国的统治思想不符的。同时,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影响,燕国在乐毅伐齐时才没有对齐国下死手。

当时乐毅已经攻打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并且拿下了齐国的都城临淄,只剩下了即墨和莒城两座小城,按理来讲,不可能围困几年都攻不破,就算是燕惠王在黄金台更换了将领,凭借燕国军队变法之后的实力,只要将领不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相信打破两座小城还是没有问题的。

但燕国却活生生地给予了这两座小城活下去的机会,也给了齐国复国的机会,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燕国王室思想束缚的问题他们反对通过战争来致使国家臣服,所以,在本质上是不希望燕国通过战争的手段灭亡齐国的,这虽然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这确实是燕国王道政策当中的一大弊端;而燕国也只是普遍的例子之一。

战国时代,从奴隶制度向封建社会过渡,需要变法

战国时代是社会性质,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社会性质和统治形式必须要发生改变,或者说正在发生改变,要想获得更高的收益,要想国家能够推行新的制度,就必须通过变法来进行改革,毕竟当时的统治形式有很多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了,与时代脱节的行为必定会遭到淘汰,所以国家也需要逐步更新,将老旧的政治制度剔除出去。

而且,变法其实也相当于革命,在当时的时代,贵族的发展和老旧思想观念的束缚,让阶级表现得非常明显,贵族占据着巨大的社会财富和资源,但贵族却不能够创造与占据的资源同等的贡献,这就让社会发展显得相对呆滞,让辛苦劳作的底层群众不能够获得同等的封赏和地位,对社会发展的阻碍非常严重。

所以,想要国家迅速发展,那么必须要改变这样的社会现状,但一个长久以来应用的政策怎么可能短时间内进行改变?所以,改革变法是必不可少,当一种政治制度落后时,当一种统治形式不再符合时代时,那就必须进行创新,必须进行更替,如此,才能够让国家的发展拥有新鲜的血液。所以说,变法的推行是这些国家摆脱原有政治制度的一种体现

变法是生存手段和提升实力的方式

战国时代的变法,之所以会非常的频繁和多样性,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利害关系错综复杂,没有一个国家甘愿承受灭亡,也没有一个国家愿意一直处在实力低下的环境中任人摆布,所以,在看到有其他国家通过变法强盛起来时,每一个国家都有跃跃欲试的心思,究其原因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提升国家的实力,从而保证国家的生存。

我们总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国家发展也是一样,当其他的国家应用一种比较先进的形式时,发展必定比老旧的政治制度之下的统治更加强大,而强盛的国家自然能够获得更丰富的利益,弱小的国家就会面临更大的生存问题,所以,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进行创新,也不得不进行改变。

可是到了大一统的王朝建立之后,生存问题相对于战国时代来讲不再那么严酷,而且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的实施,比较适用于华夏古代历史,而且,国家的发展渐渐在一种制度之下趋于稳定,而这种制度相对来讲与时代的发展也比较吻合。

所以,变法的作用渐渐地减弱,而实施的变法也只是在完善中央集权制度的漏洞,或者说在集权制度之下进行延伸。

大清末年,变法改革再度兴起

其实,之所以会有王朝更替,是因为中央集权制度或者说世袭制度存在着本质上的缺陷,历史必须通过王朝更替这样的形式来弥补这样的缺陷,而无论王朝如何更替,制度依旧没有改变,时代的发展形式也没有与实施的政治制度有着很大的错位。

如此一来,如果再强硬的推行各种各样的变法,反而是一种让社会发展不稳定的现象,因此,在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建立之后,变法变得相对较少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当时代与制度发生严重脱节时,变法改革就必须要提上日程。

比如说在大清王朝末年,华夏所实施的政治制度,已经没有西方推行的制度那么先进了,所以在制度的差距之下,实力也必然会发生差距,所以为了生存不得不推行变法,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等,而目标也非常一致,就是为了救亡图存。

回归到战国时代也是如此,奴隶制社会已经不再适用于时代,所以时代必须发展,国家也必须通过改革来完成对时代变迁的适应,所以说变法是用来发展的手段,也是用来生存的保证。

结尾

综上所述,变法之所以在战国时代如此兴盛,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有直接关系,那时奴隶制社会的制度和统治形式不再适用于历史的发展,也不再适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所以各国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为了保障自己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完成国内统治形式的翻新。

而当此之时,魏国和秦国在变法成就为各国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之后,各国根据自己国家的发展特点和形式,推行了各种各样的变法,赵国进行的是军事变法、韩国推行了“术治”变法,燕国和齐国也推行了吏治变法,哪怕是楚国这个没有进行过任何变法的国家,在楚国内部也曾经出现过很多关于变法的声音,只不过因为楚国国情太过特殊,变法没能够得以实施。

由此来看,一个国家的发展或者一个社会的发展是不能够墨守成规的;时代有着时代的特点,历史也有着历史的进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也必须顺应历史的进程,只有这样才能够拥有一个更好的、更稳定的发展状态,如果一直墨守成规、固步自封,那么面对的必然只有衰弱,而落后也就只能挨打,所以,国家的发展必定离不开创新,离不开改革。

盘点各朝代的变法(历朝历代的变法都成功了吗)
春秋战国
战国

卫鞅入秦变法大成(卫鞅变法46)

第六回 推新法卫鞅排旧,迁咸阳秦试东出自古民心在信诚,一言九鼎百金轻。世人未可非卫鞅,商君法度造昌明。该讲讲商鞅这轴大叔了,要不历史时间就错位了。商鞅,姓卫,名鞅,法家代表;因封商地,故称商鞅。公元前...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